勇立产业潮头 创新领航世界
时至今日,回想起曾两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他仍然激动不已;他60年如一日,在石油矿业机械领域进行发明创造,改写了我国石油开采机械的历史,为产业升级作出重要贡献。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矿业机械专家顾心怿。“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是打造自主品牌的必由之路。”耄耋之年的顾心怿,创新激情依然不减当年,时常出现在科研一线。
创新引领发展
从一名技术员到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资深首席高级专家,顾心怿在创新的道路上一直在领跑。
当年,我国采油行业普遍使用的磕头式抽油机对稠油和深井采油效果不太理想,顾心怿就想,水车那样的链条轨迹运动能不能带动抽油杆……他经过反复琢磨反复试验,用了4年多时间,一种先进的“链条抽油机”终于问世。那时,有一个美国石油考察团到中国访问,他们看到顾心怿设计的“链条抽油机”后,感到十分惊讶,为中国有如此先进的抽油机感到佩服。
20世纪80年初,随着我国海上石油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有一块空白地带逐渐显露出来,那就是海陆过渡区的极浅海、潮汐带,任何浅海石油钻井设备,即使是浅海座底式钻井船都开不进去。为此,顾心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设计建造一座“会自己步行走路”的钻井平台!他与科研人员一起,付出了8年多的心血,最终完成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发明创造——“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那时,我国专利法刚实施不久,敏锐的顾心怿围绕自己的发明创造提交了多件中国专利申请。
随后,他又将研发目标投向了修井设备。当时,全国有5000多台修井设备,每年消耗的柴油多达20万吨。顾心怿决心要以新技术改进提高其节能效率。他和科研人员经过10年的反复研制与改进,终于完成了液压蓄能石油修井机这项发明。仅在样机试验期间,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柴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达300余万元,大量推广应用后,每年增效1亿元以上。
令人欣慰的是,顾心怿的发明专利“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和“液压蓄能石油修井机”分别在1991年和1995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石油开采作出了巨大贡献。
推动产业升级
“紧紧围绕技术难题开展创新,围绕产业升级掌握知识产权,这样的技术创新才能真正为产业为国家发挥作用。”顾心怿一直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创新,没有高精度地震勘探设备,就没办法把地下油气情况摸清楚;没有超大、超深的钻采设备,就打不到地层深处的油藏,采不出深处的原油;没有高端石油装备,就难以建成石油大国。
顾心怿长期工作在技术创新一线,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有着更深的体会。他认为,技术不能领先,就不算创新,专利不能转化应用,就是纸上谈兵。近年来,近80岁高龄的顾心怿依然充满创新活力,保持着创新的激情。为了让“液压蓄能石油修井机”专利形成产业化,顾心怿从技术上一次次进行完善,并对相关核心技术、外围技术申请了专利。至今,该专利产业化的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他的另一件发明专利“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投入应用后,这座重达4000吨的平台已累计“步行”3000多米,不仅在浅海海域钻成油井近百口,而且多次走进其他任何钻井设备无法进入的极浅海潮汐带钻井,并在该类区域成功钻井6口,年均产值70亿元。
顾心怿几乎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的石油机械事业,他还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最高奖、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何梁何利技术科学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对此,他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把荣誉当做不断创新的动力。他不仅始终热心创新,而且十分重视培养创新人才,他带的学生都已经在创新一线成为骨干,这也令他颇为欣慰。
“不懈创新,才能使我国石油装备研发制造实现质的飞跃,使我国成为世界石油装备强国。”顾心怿的心里,始终有一个自主创新的强国梦。